这就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真实样貌,凶狠暴虐,眼神满是骄横与自负

刘伯温加拿大28在线预
你的位置:刘伯温加拿大28在线预 > 新闻动态 > 这就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真实样貌,凶狠暴虐,眼神满是骄横与自负
这就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真实样貌,凶狠暴虐,眼神满是骄横与自负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5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这张照片摄于1942年,画面中的留着短寸,面蓄络腮胡,眉头紧锁,身形显得异常彪悍。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温情,反而充满了凶狠与锐利。

嘴角紧抿的弧度,更是将他性格中的刻薄与冷酷展露无遗。整个人散发出的气息,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掌控一切的自负。

在民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,军阀割据,群雄并起,而盘踞在中国西北广袤土地上的“马家军”,无疑是一股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强悍势力。

马步芳,正是这个庞大军事集团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当地曾流传着一首民谣:“上山的老虎下山的狼,凶不过青海的马步芳。”

这句简单的歌谣,道尽了当地百姓对于马步芳统治的恐惧与无奈。他的名字,在青海乃至整个西北,几乎等同于绝对的权力和不容挑战的意志。

从1938年正式出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开始,马步芳便将青海的党、政、军大权集于一身,开启了他长达十余年的“土皇帝”生涯。

在这片土地上,马步芳的意志就是法律,他的喜怒左右着无数人的生死荣辱,形成了一种全国罕见的、高度集权的独裁统治。

马步芳出生于甘肃河州的一个军阀世家,祖父马海宴、父亲马麒,都是在晚清和民国初年手握兵权的人物。

作为马麒的次子,马步芳本非家族权力的第一顺位继承人,但他骨子里的狠戾与工于心计,让他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脱颖而出。

他善于伪装和逢迎,一步步排挤自己的叔父马麟,最终取而代之。

1938年,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,马步芳迫使马麟交出权力,自己则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青海省政府主席,这一年,他年仅36岁,彻底将青海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。

掌握了绝对权力的马步芳,其统治的核心思想之一,便是对治下民众、特别是藏族群众的极端压制。他曾毫不掩饰地对人说:“番子要穷,穷到了没有刀、枪、牛、马便不会造反。”

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,马步芳对藏区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高压统治,征收各种苛捐杂税,对任何反抗行为都予以血腥镇压。

他挑动民族与宗教间的矛盾与仇杀,从中渔利,削弱各族人民的联合,以巩固自己的统治。据统计,仅在1940年的一次哈萨克族与蒙古族的冲突中,马步芳就掠夺了大量的牛、羊、骆驼和马匹。这种将民众推向贫困以绝其反抗之力的手段,可谓是其统治术中最阴暗的一环。

对于任何胆敢挑战其权威的外部势力,马步芳同样展现出惊人的残暴。其中,最为人所知的便是他对红军西路军的血腥屠杀。1936年10月,当红军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时,马步芳与其兄马步青调集重兵,展开了长达数月的疯狂围追堵截。

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,西路军因寡不敌众、弹尽粮绝而几乎全军覆没。马步芳对待被俘的红军将士手段极其残忍,活埋、扒心、割舌、火烧等酷刑无所不用其极,其暴行骇人听闻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仅在张掖一地,就有超过三千名西路军战俘被残杀。被俘的女战士更是遭遇了非人的凌辱和悲惨的命运。这段历史,成为马步芳一生中无法洗刷的重大罪行,也让“马家军”的凶名传遍全国。

在个人生活上,马步芳的荒淫无度在当时的国民党上层中也极为罕见。他曾有过一句骇人听闻的名言:“生我、我生者外,无不奸。” 这句话赤裸裸地暴露了他扭曲的道德观和毫无底线的欲望。

在他的府中,无论是下属的妻女,还是自己家族中的胞妹、侄女、兄嫂、弟媳,都难逃其魔爪。这种乱伦和强占的行为,即便是在军阀混战、道德沦丧的年代,也显得尤为丑陋和令人不齿。

更有甚者,在他晚年流亡埃及期间,还曾强奸自己的外孙女并致其怀孕,事后为掩盖丑闻,竟亲手杀死了刚出生的婴儿。这种泯灭人性的行为,彻底撕下了他身上所有的伪装。

当然,若要全面评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,仅仅描绘其残暴和荒淫是不够的。马步芳在统治青海期间,也确实推行过一些客观上对地方发展有一定作用的措施。

他曾提出“建设新青海”的口号,并推行了所谓的“六大中心工作”,包括编组保甲、修筑公路、植树造林、禁烟、推广识字等。

例如,他主持修建了从西宁到玉树的高原公路,以及连接青海与新疆的公路,这在当时极大地改善了西北地区的交通状况。

在教育方面,他兴办学校,尤其关注初等教育的发展。抗日战争期间,他也曾派遣部队出省抗战,其麾下的骑兵师在中原战场上与日军有过数次硬仗。

然而,这些所谓的“政绩”并不能掩盖其统治的本质。他兴办教育,是为了培养服务于其家族统治的人才;他修筑公路,首要目的是为了军事调动和资源掠夺的便利;他派兵抗日,更多是出于对国民政府的敷衍和保存自身实力的考量。

他的一切行为,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目的:维护和巩固马家王朝在西北的独裁统治。他利用宗教作为统治工具,对不同的宗教派别采取或打压或拉拢的策略,其根本出发点从未改变。他在青海建立的经济体系,实际上是一种官僚资本的垄断,通过“义源祥”等商号,将全省的羊毛、皮张、药材等贸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,与民争利。

1949年,随着解放战争的炮火席卷全国,马步芳的末日也来临了。在兰州战役中,他曾负隅顽抗,给解放军造成了重大伤亡。

然而当兰州解放后,马步芳深知大势已去,仓皇从西宁乘坐飞机逃离,将他搜刮多年的金银财宝一同带走。据说,他当时动用了数架飞机,才将家产和亲信全部运走。

逃离大陆后,马步芳的晚年也并不平静。他先是去了台湾,但因害怕被追究西北战败的责任,便以去麦加朝觐为名,带着两百多名家眷和亲信远赴沙特阿拉伯。之后,他又辗转定居埃及开罗,过着奢华的寓公生活。

在国外,他依旧本性不改,因强娶堂弟年仅18岁的女儿为妾而闹出国际丑闻,被媒体斥为“禽兽不如”。1957年,由于埃及与新中国建交,马步芳不得不再次迁居沙特。

最终,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“西北王”,于1975年在沙特病逝,终年72岁,在无尽的乡愁和悔恨中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。

回望马步芳的一生,他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矛盾的集合体。他既有军阀的凶狠残暴、独裁者的贪婪自负,也有一定的地方治理能力。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他的崛起与覆灭,都深刻地烙印着那个时代的混乱与变革。

然而,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,他带给西北人民,特别是青海人民的深重灾难,以及他对红军将士犯下的滔天罪行,都是无法被任何“政绩”所粉饰和抵消的。